互联网行业的内外勾结:财务自由诱惑下的道德塌方
838
2019-08-08
2019年7月25日,国内第三枚民营运载火箭“双曲线一号”火箭成功发射。随着地面上人群的欢呼和媒体的关注,中国民营火箭企业在迎来“爆发式”发展后,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未来航空航天Future Aero Space数据称,中国民营航天初创公司有60家;到了华尔街日报,这个数字是80家;更有外媒把这个数字抬到“超过100家”……
60、80、100,仅以商业航天中的火箭行业为例,据统计截止2019年4月,国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营火箭企业已有41家,中国民营火箭迎来了真正意义的大发展时期。而前沿科技出现扎堆的初创企业时,始终与“民营”捆绑的“商业化”需求就无法回避地走向台前。
中国民营火箭,已经由最开始的用各种行动“证明自己”,转到面临做出商业化落地的选择。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统计已有市场需求,认为未来10年有2619颗“载荷”等待发射入轨,全球总商业发射市场空间将超过250亿美元;
国内商业火箭公司零壹空间CEO舒畅曾对媒体表示,中国有1000颗全球“主网计划卫星”,但现在火箭发射数量刚接近40次;另一家商业火箭公司蓝箭CEO张昌武曾在采访中表示,到2020年全球大概有5千到6千颗待发射的“低轨卫星”。
不管从什么口径,商业火箭的市场规模都十分可期。一方面,大量的发射缺口意味着商用火箭的服务过程一定是高频次的,至少远远大于当前官方火箭发射的频率;另一方面,唯有低成本才能让高频次释放,传统火箭发射成本下,“预测”的发射频次很多都无法落地。
马斯克称SpaceX“有效载荷最大”的重型猎鹰火箭型号价格仅为1.5亿美元,这个数字只相当于老对手ULA的37.5%(平均4.35亿美元),而其方式,就是运用了工业化、社会化的生产模式,将单机产品的性价比做到极致,不断降低生产成本,用来保持较有竞争力的价格。
此外,Space
X和蓝色起源也在探索更加廉、易复用的甲烷推进剂用于下一代的运载火箭产品中,以满足未来运载火箭的发射需求。而如Rocket
Lab等专注于小型运载火箭的公司,则将目光标准在新的更低成本的技术上,其发射成功的电子号火箭就是一枚采用电驱动推进剂泵同时也是全球首个采用3D打印发动机的火箭。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